时间: 2024-05-26 13:19:24 | 作者: 氧化铝
在持续高温闷热天气里,人们经常会说“热死人了”,有时这并非一句玩笑话,因“热射病”昏迷乃至死亡的案例,今年盛夏已发生多起。
近日,浙江多家医院连续有中暑患者送医,多人确诊热射病并已有死亡病例。此外南京、四川也有人确诊。热射病是什么?如何防御?
据红星新闻报道,7月1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来势汹汹,多器官衰竭,在转诊至华西医院时就发生呼吸心脏骤停,虽经全力抢救,但最终不幸去世。
华西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余海放说,同一天接诊多名热射病患者的情况并不多见,其余两名患者目前仍在重症监护室抢救,出现了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肝脏等多脏器衰竭。
过去一周浙江持续高温,截至7月12日12时,已发布51个高温红色预警,刷新历史纪录。
据澎湃新闻报道,记者从浙江多家医院了解到,近日连续有中暑患者送医,多人确诊热射病并已有死亡病例。“一名49岁的男性患者6日下午被工友送来,他在车间工作时突然昏倒,入院时体温40.7℃,已经休克。”经过31个小时抢救,于8日凌晨去世。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生吴建荣称,该院近一周已接诊3名热射病患者。
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了解到,该院急诊近日每天接到热射病患者,就诊者中的年轻人多为劳力型热射病,老人为非劳力的经典型热射病,不及时治疗后果都很严重。
据河南电视台报道,今年6月,郑州一名男子就因为中暑突然昏迷。被送到医院的ICU病房抢救时,医生监测他身体的核心温度已达到了42.3度,体内所有的脏器就像在水里“煮”过一样,多脏器出现受损,最终医生诊断其为热射病,也就是重度中暑。
通俗地理解,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问题,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医生表示,热射病死亡率可高达70%-80%。
据2019年首发于《医学杂志》网络版的《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指暴露在热环境或者剧烈运动导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典型症状就是核心温度上升>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例如精神情况改变、抽搐或昏迷,并伴有多器官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
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
而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当处在高温高湿环境的人员,出现面色苍白、面色潮红、精神或行为异常、自觉身体不适等先兆症状时,及时就医,测量体温,可尽快发现热射病。
据温州日报,据温医大附二院急诊科副主任孔万权孔万权介绍,在高温、高湿度、不通风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热射病。每年高温季,室外作业的工人、在户外进行体能训练的人员,都是热射病的高危人群。
“热射病的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治愈效果完全不一样。”孔万权解释,人体核心温度超过40℃时间越久,脏器受损的程度就越重,比如肝脏、肾脏、心肌、骨骼肌和大脑。严重的情况下,延误治疗,即使救回一命,也可能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医生提醒,在炎热的夏季,假如发现周边有人高热、无汗、有意识障碍,别犹豫立即送医。
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刘宏副主任医师提醒,户外工作者最近一段时间应注意避开长时间高温下作业,及时补水补液。如出现身体不适,应转移到阴凉处,降低体温,并尽快转送到医院。
另外,还要格外的注意独居的老年人,老年人不喜开空调,环境和温度、湿度高,易发生中暑。子女应尽量帮老人事先做好各项防暑降温工作,在家中备足清凉饮料,准备防暑降温的药物,劝说减少外出活动,如老人出现不适尽快送医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