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2-09 06:56:47 | 作者: 硬脂酸
是光伏行业的关键原料,是光伏组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波动向下延伸会影响整个产业链。在光伏持续。2023年初多晶硅价格约为24万元/吨,至2023年末已跌至约6万元/吨。今年继续延续颓势,棒状硅成交价已降至4万元边缘,颗粒硅成交价也跌破了
有消息传闻,近日光伏企业组织内部会议,意图研究防内卷自救方案。这一举措在硅料价格暴跌的当下显得更为意义重大。在硅料价格的节节败退下,硅料主要上市公司的营收盈利呈现双下滑状态。部分企业的毛利率已接近于0。
光伏行业的原料近年来一直存在着棒状硅与颗粒硅的技术之争。两种硅料均是通过工业硅提纯得来,由于光伏发电对于硅料的精细度要求非常高,因此目前的主流技术路线只有改良西门子法和流化床法。
其中改良西门子法是目前应用最普遍也是最成熟的方法,该方法下的产成品是棒状硅。改良西门子法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市场验证,优点是工艺成熟、稳定性高,因此在硅料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棒状硅的生产的基本工艺缺点也很明显,单次转换效率低、能耗高,且棒状硅需要破碎之后才能进入后续流程使用。破碎过程很复杂,成本高且容易混入杂质而影响晶体质量。因此业内又出现了另一种技术路线-硅烷流化床法,该工艺下的产成品为颗粒硅。与棒状硅相比,颗粒硅体积更小、流动性强且无需经过破碎工序,能够有效提升晶体的质量。
不过颗粒硅发展时间为时尚短,目前硅料市场仍以棒状硅为主。截至2023年底,棒状硅市场占比为82.7%,颗粒硅仅17.3%,不过这个数据相较2022年底已经增长了131%,呈现出比较快的增长态势,市场接受度逐步提升。
此前制约颗粒硅渗透率提升的重要的因素是技术成熟度较低,但随着厂家对于颗粒硅生产的基本工艺的不断精进,颗粒硅面世时所面料的金属杂质含量以及拉晶断线率已得到特别大程度的改善。基本性能达标之后,颗粒硅和棒状硅之间的竞争主要聚焦于成本。
与棒状硅相比,颗粒硅在成本方面具有天然的一马当先的优势。一是在于颗粒硅能耗成本优势显著,棒状硅所需要的还原炉温度达1000度以上,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所涉及的耗电升温、通电加热以及冷却控温等工序均造成了大量的电力消耗。而颗粒硅生产的基本工艺仅需加热至600~700℃,大幅度降低了电力消耗。二是颗粒硅生产的基本工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更高效的数字化生产,使得企业的运维成本得以大幅降低。
工序及设备优势的加持,以及企业对于生产技术的持续改善使得颗粒硅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一再降低。根据协鑫科技(2024年三季报数据,协鑫科技在今年的前三个季度实现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不断下降,前三季度内单位生产现金成本降低了4.66元。最新的生产现金成本已达33.18元/公斤。
棒状硅的制造商也不甘示弱,根据大全能源(688303)2024年三季度报告披露,大全能源硅料在第三季度的单位现金成本为38.93元/公斤,环比下降3.1%,主要由于在产装置生产效率提高所致。
可以看到,虽然颗粒硅天然具备成本优势,但在棒状硅厂商的规模优势,以及厂商在成本管控方面的努力之下,颗粒硅的成本优势并不明显,最终利润端也未见明显优势。
虽然目前颗粒硅已经受到了部分下游客户的认可,但由于技术并未完全成熟,导致颗粒硅的质量与棒状硅相比任旧存在差距,导致市占率的提升依然比较艰难。
另一方面,颗粒硅本身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较高,布局颗粒硅的厂商并不多,更是进一步限制了颗粒硅的市占率提升。
根据华夏能源网数据统计,2023年布局颗粒硅的企业仅有7家。协鑫科技无疑是当之无愧的颗粒硅先驱。除协鑫以外,少数企业也展开对颗粒硅的研发探索,不过从公开信息来看,目前成果寥寥。
近期北交所IPO终止的兴洋科技原计划募投超14.5亿元,建设1.6万吨电子级硅烷配套年产1.2万吨颗粒硅项目。而在2022年3月,中来股份(300393)曾高调宣布拟斥资140亿元在山西太原投建20万吨工业硅及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多晶硅将采用硅烷流化床法,即颗粒硅。2年之后,公司以项目落地化工园区尚无切实可行方案为由宣布了该项目的终止。
较高的技术门槛,还没完全成熟的技术,都说明了颗粒硅在硅料市场上位之旅道阻且长,预计未来很久都要与棒状硅携手同行。
但另一方面,多家企业在颗粒硅领域的发展受阻也证明了行业确实具备一定的竞争壁垒,这对于已入局企业而言,又释放了积极的保护信号。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