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广东药品招标矫枉过正 一味低价利薄使好药退出

时间: 2024-06-09 11:58:36 |   作者: 产品中心

  不仅是药品,医疗器械也存在同样问题。区庆嘉教授和记者说,未实行“药品招标采购”之前,医院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手术,用的是××牌子的切割器,这种切割器切口弯而小巧,很适合骨盆的形状。

  一般手术切除直肠要切到肿物以下2厘米,用××牌子的切割器切断直肠后,能对其做有效吻合,不用切除肛门。

  但是,由于该医疗产品没在中标的范围,医院只能改用一家中德合资生产的切割器,它的切口很直、不够弯,切除后不可以进行有效缝合,病人在手术时保留肛门的机会就会少很多,切肿瘤保命脉的同时切除肛门,病人排泄只能靠左腹部的造口来解决,拿袋子装排泄物再清洗掉,对病人来说很不方便。

  区教授说,在未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之前,医生为患者做完腹部手术后,若发现患者肠子蠕动不好,会让其服用一种叫“新斯的名”的药物。这种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神经传递,对患者恢复肠蠕动疗效很好,但该药因为过于便宜,在招标中不幸落马,医院进的是另一种同类药品,但是从临床情况看,疗效比“新斯的名”要差一些。还有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医生普遍会拿“氢氧化铝凝胶”给病人用,该药可以中和胃酸,对胃病病人疗效很好,但由于没进标,医院也无法购入。

  “治疗癌症的药中,国外生产的‘草酸铂’比国产药疗效更好,以前医院会用国外的‘乐沙定’,现在只剩下国产的‘艾恒’”。区教授表示,他并不排斥国产药,国产药中也有很多好药,但从多年的临床经验来看,很多进口药的确疗效更突出,主要是跟对药物研究经费投入多寡、相关临床验证水平高低有关,国内目前对有些药物的研究经费投入和验证水平不如国外高,这也决定了一些国产药不能完全替代进口药。他认为,即使是同一种国产药,不同的生产厂商,疗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同类药品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会存在品质、纯度、份量上的差别,药品招标如果一味地强调价格,会使一些没有进标的好药退出医院,退出市场,这对患者没有益处。

  广医三院药剂部郑主任介绍,有些去年入围“阳光采购”的药品也出现了无法及时补充库存的情况。广州地市级医院现在还在执行去年“阳光采购”的标准。近几个月来,医院一直在找一种应用很普遍的女性激素“己烯雌酚针剂”,这种药虽有口服剂替代,但口服药经过吸收才能到达所需部位,吃多了还有副作用,打针则可以直接注射到所需部位,效果相比好很多。目前,医院仅剩少量库存,也无法购入补充。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陈安薇介绍,医院选择一种通用名的药物时,一般会选一种进口药、一种国产药。而之所以选进口药,是因为部分质优价廉的国产药缺货,厂家因利润低或无利润不愿生产。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医院就紧缺一种叫“可拉明”的抢救药。这是一种价格低的呼吸中枢,常用于急诊抢救中。以前药厂会靠另外一些利润较高的药来“养”它,但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后,部分利润较高的药品被刷下来,没有高利润药物的支撑,像“可拉明”这种利润极低的药物,药厂就不愿再多生产了。

  据了解,为防止厂家停产低价药,有关部门规定,如果厂家停产低利润药物,那么该厂所有药物都没办法进入竞标。

  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外科的区庆嘉教授认为,政府实行集中招标本意是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这是便民利医之举,但上千种药品同时降价,其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区教授说,即使是同一种药物,也有质量优劣之分,太过强调价格,规定某个价格标准以上的药品一律不能入围,很多有良好口碑、品质优良的药品被排除在外,进不了医院,生产厂商便会停产,一些低价、治疗效果较差的药品则“趁机“进入医院药房,对患者反而不利。区教授质疑:是否参加药品集中招标的每个专家对每种不一样的品牌的药物质量都有确切了解?如果要参与定价,是否采纳一些具多年临床经验的专业医生意见会更合理?

  让区教授感到无奈的是,一些好的药物、医疗器械进不了招标,进不了医院,医生不能用,患者即使去香港或国外买回来想自用,医院也不敢违规使用。区教授认为,降低药价不应“一刀切”,一味排斥高价药,有关部门能够最终靠加强药品监管等来达到降低药费的目的。

  对此,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表示,他也曾听到个别患者反映过类似情况,即在医院找不到某种特定的药,从香港、国外买回来医院也不敢违规使用。但现在只是极个别的情况,若患者需要用某种急需的药或高价药,正好在药品限制采购目录中,按照今年的“阳光采购”政策规定,每间医院自由采购的药品可以占总采购额的3%,患者还是能通过医院买到个人需要的药。

  他表示,患者用药肯定都希望用疗效最好的药,若因药品未中标或其他问题造成部分好药不能进入医院,如大多患者和医生也持有同感,有关部门就应该展开详细的调查,重点解决存在的明显问题,让患者真正得到质优价廉的药品。